扫一扫浏览吴茀之专题数字美术馆

吴茀之(1900-1977),浙江浦江人,现代著名书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擅长写意花鸟画,间作山水、人物,素有诗、书、画“三绝”之称。早岁毕业于上海美专,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“白社”国画研究会,致力于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。曾任上海美专教授、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。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、国画系主任。吴茀之是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,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培养美术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著有《中国画概论》、《中国画十讲》、《画论笔记》、《画微随笔》等。

  • 1900年

    庚子 清光绪二十六年 1岁 4月26日(农历三月二十三),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。初名士绥,字茀之。 张书旂生 沙孟海生 林风眠生 夏承焘生 吴昌硕57岁 齐白石38岁 黄宾虹36岁 王一亭34岁 本年八国联军侵华,攻陷北京。

  • 1906年

    丙午 清光绪三十二年 7岁 入前吴村私塾读书,半农半读。 受父兄影响,喜欢图画,用纸笔画花鸟、人物,即能成形。

  • 1912年

    壬子 中华民国元年 13岁 入浦江县立浦阳高小读书。 学习书画,得舅父黄尚庆指教。 本年中华民国成立,改民国纪年。刘海粟、乌始光在上海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院。

高逸超妙 筑基浙派——吴茀之书画艺术简述

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美术在一系列的新文化运动的催化下,逐渐走向前所未有的新纪元。西洋文明和古老的中华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反思也促使了几代学者、艺术家的探索和思考。期间,在学术上的开放、自由、包容和争论衍生出各种美术思潮,从而开启了近现代美术界画派林立、百家争鸣的局面。新浙派中国画正是由潘天寿、吴茀之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、摸索和创立起来,成为现代画坛及其重要的绘画流派。吴茀之作为新浙派花鸟画大家和奠基人之一,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。

吴茀之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初名士绥,字茀之,后改名溪,号逸道人。现代著名书画大家、美术教育家。擅长写意花鸟、间作山水、人物、走兽,重视人文修养,工诗文书画,有诗、书、画“三绝”之誉。历任上海美专教授,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兼国画科、教务主任,浙江美术学院(今中国美院)国画系主任。1919年毕业于严州省立第九中学,1922 年与同乡张书旂一起考取上海美专高师科,初与潘天寿相识,一见如故,常切磋画艺,以师友相称。毕业后任教于苏州省立第一师范,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。1932 年,与诸闻韵、潘天寿、张书旂,张振铎五人创立“白社”画会。后相继任福建师专教授、国立艺专教授,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。出版有《茀之画辑》、《中国画概论》《中国画十讲》《画微随笔》《马远和夏圭》(与邓白合著)《画论笔记》《吴溪吟草》《茀之题画诗存》等多种画册和学术著作。

幼年时的家庭往往对很多艺术家的一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,吴茀之也是如此。吴茀之的家族可谓耕读传家、丹青满门,闻名郡邑。父亲吴申卿,为晚清秀才,诗词丹青皆能,曾祖初晃为太学生;先祖为元代文学家吴莱。舅父黄尚庆,秀才,通经史,尤善书画;长兄吴士维,从舅父习书画。崇文尚德的传统文人家风无疑给吴茀之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,儿时的吴茀之便喜涂鸦人物、花鸟,即能成形。一方面,在父兄、舅父指导下,由《点石斋画谱》《芥子园画谱》入手,渐学《恽南田工笔画册》、《蒋南沙画册》。另外,在父亲的安排下,1919年又拜陈友年为师,补习诗词、文史典籍知识。为吴茀之建立起作为一名书画家内修学养、精进技艺两方面的艺术素养,使之对诗画、文学的审美情趣有了基本架构和认知。

1922 年在上海美专求学的吴茀之,正处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,被吴昌硕雄强浑厚的画风所震撼,从而开始研习海派大写意花鸟画。当时上海美专国画系的教师中大多是吴派花鸟画的弟子和传人,如任校董和导师的王一亭、系主任诸闻韵、受业老师许醉侯、潘天寿等。1924年他为毕业而创作的《富贵神仙》为其肄业期间的代表作品,颇得缶庐意韵。许醉侯特为作题:“吴君士绥画笔雄浑,气象高古,近法缶翁,上追复堂”。吴茀之所选择的艺术价值取向当然也与那时上海美术思潮息息相关,以立足民族传统、发扬国粹为阵营的书画家成就斐然,如吴昌硕、王震的大写意、大气局、磅礴古拙的风格恰恰印证了这一派的革新思想及其成效。可以说吴茀之在之后毕生的书画艺术探究、实践,乃至授课教学方面都是以此为方向的。

高逸超妙 筑基浙派——吴茀之书画艺术简述

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美术在一系列的新文化运动的催化下,逐渐走向前所未有的新纪元。西洋文明和古老的中华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反思也促使了几代学者、艺术家的探索和思考。期间,在学术上的开放、自由、包容和争论衍生出各种美术思潮,从而开启了近现代美术界画派林立、百家争鸣的局面。新浙派中国画正是由潘天寿、吴茀之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、摸索和创立起来,成为现代画坛及其重要的绘画流派。吴茀之作为新浙派花鸟画大家和奠基人之一,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。

吴茀之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初名士绥,字茀之,后改名溪,号逸道人。现代著名书画大家、美术教育家。擅长写意花鸟、间作山水、人物、走兽,重视人文修养,工诗文书画,有诗、书、画“三绝”之誉。历任上海美专教授,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兼国画科、教务主任,浙江美术学院(今中国美院)国画系主任。1919年毕业于严州省立第九中学,1922 年与同乡张书旂一起考取上海美专高师科,初与潘天寿相识,一见如故,常切磋画艺,以师友相称。毕业后任教于苏州省立第一师范,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。1932 年,与诸闻韵、潘天寿、张书旂,张振铎五人创立“白社”画会。后相继任福建师专教授、国立艺专教授,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。出版有《茀之画辑》、《中国画概论》《中国画十讲》《画微随笔》《马远和夏圭》(与邓白合著)《画论笔记》《吴溪吟草》《茀之题画诗存》等多种画册和学术著作。

幼年时的家庭往往对很多艺术家的一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,吴茀之也是如此。吴茀之的家族可谓耕读传家、丹青满门,闻名郡邑。父亲吴申卿,为晚清秀才,诗词丹青皆能,曾祖初晃为太学生;先祖为元代文学家吴莱。舅父黄尚庆,秀才,通经史,尤善书画;长兄吴士维,从舅父习书画。崇文尚德的传统文人家风无疑给吴茀之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,儿时的吴茀之便喜涂鸦人物、花鸟,即能成形。一方面,在父兄、舅父指导下,由《点石斋画谱》《芥子园画谱》入手,渐学《恽南田工笔画册》、《蒋南沙画册》。另外,在父亲的安排下,1919年又拜陈友年为师,补习诗词、文史典籍知识。为吴茀之建立起作为一名书画家内修学养、精进技艺两方面的艺术素养,使之对诗画、文学的审美情趣有了基本架构和认知。

1922 年在上海美专求学的吴茀之,正处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,被吴昌硕雄强浑厚的画风所震撼,从而开始研习海派大写意花鸟画。当时上海美专国画系的教师中大多是吴派花鸟画的弟子和传人,如任校董和导师的王一亭、系主任诸闻韵、受业老师许醉侯、潘天寿等。1924年他为毕业而创作的《富贵神仙》为其肄业期间的代表作品,颇得缶庐意韵。许醉侯特为作题:“吴君士绥画笔雄浑,气象高古,近法缶翁,上追复堂”。吴茀之所选择的艺术价值取向当然也与那时上海美术思潮息息相关,以立足民族传统、发扬国粹为阵营的书画家成就斐然,如吴昌硕、王震的大写意、大气局、磅礴古拙的风格恰恰印证了这一派的革新思想及其成效。可以说吴茀之在之后毕生的书画艺术探究、实践,乃至授课教学方面都是以此为方向的。

1929年吴茀之回上海美专任教,时请师友点评自己的画作,经亨颐看过后,认为“昌气”太重,提醒他要自立门户,创自家面貌。师长的告诫让吴茀之开始了转益多师,取法诸方,扬长补短,寻求自身的书画艺术道路。1932年,吴茀之与诸闻韵、潘天寿、张书旂、张振铎5人共同在上海发起了“白社”国画研究会,画会的宗旨及先后在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地开展的交流活动,师友间直言不讳的研讨,无形中为吴茀之书画艺术如何具备独创性、风格化和取法路径方面给予了学术上的思辩。一方面吴茀之以观照自然为基点,加强写生,重视直观感受,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;另一方面深入学习传统笔墨和书画理论,探本溯源,拓展了花鸟画的内涵及其表现力。同时涉及章法、题材、用色、意境诸多方面的生发,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外兼修的书画艺术审美系统。刘海粟后来回忆吴茀之时,称赞他这种开拓精神和绘画成就:“曾学过缶老的大写意花鸟,后来又吸收……诸家之长,逐渐自成一家,超脱灵变,格调很高。不再是缶老的‘看门人’”。

“扬州画派”的革新思想最终成为吴茀之写意花鸟画的主旨,以海派吴昌硕大写意风格为根底,上追明清诸家逸格,师法青藤、白阳、八大、石涛、李复堂、蒲华等文人画传统,而不失己意。其作极显韵致,气势回旋,布局开张,笔墨迅疾而温润,题材宽泛,呈现出品格高逸灵秀、境界新颖,洒脱出尘,郁勃多姿的风格特性。书法以行草见长,得祝允明、傅山、黄道周、蒲作英笔意,潇洒奔放,沉健苍润。吴茀之好吟咏,诗词多涉唐宋诸家,尤爱陆游。包树裳在《吴谿草堂诗抄》作序言时提及:“茀之诗沉浸唐之昌谷,宋之宛陵,荆公,后山,简斋”。诗、书、画三方面的修养,历来是作为传统文人画家必备条件,形式有别而实乃一体。这也正是吴茀之诗、书、画艺术相互交融,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。

作为美术教育家的吴茀之,一生未离开过教师职业,长期担任艺专、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授、教务长,从事艺术教育和创作研究。195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(今中国美院)国画系主任,与潘天寿共同设立中国画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书法、诗词理论的分科教学,按照中国画的特性,强调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训练,注重艺术家知识系统的建构,以书画育人,提倡人格教育。在教学中,边作画示范,又讲解画理与画法,以便后学掌握技法和内在原理,并将多年累积的示范作品,留系作为教材。拟定中国画课程及教学计划,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美术学院教学系统。教学之余,与潘天寿等开始大量收购、鉴定古代绘画原作,更好的为中国画教学提供珍贵的范本和教材。吴茀之将自身的艺术实践与教学理念相结合,为新浙派中国画体系提供了继承传统、锐意革新的思想体系和审美构架,也成为现代教学教育转型中传统中国画传承的典范。

2012年,浙江美术馆接收吴茀之家属的捐赠,其中吴茀之作品61件、藏品32件(组)、印章24方、画稿、草图、诗稿等文献560多张(页),这些作品已然成为浙江美术馆重要的收藏和学术研究组成部分。

 

吴茀之(1900-1977),浙江浦江人,现代著名书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擅长写意花鸟画,间作山水、人物,素有诗、书、画“三绝”之称。早岁毕业于上海美专,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“白社”国画研究会,致力于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。曾任上海美专教授、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。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、国画系主任。吴茀之是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,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培养美术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著有《中国画概论》、《中国画十讲》、《画论笔记》、《画微随笔》等。

 

  • 1900年

    庚子 清光绪二十六年 1岁 4月26日(农历三月二十三),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。初名士绥,字茀之。 张书旂生 沙孟海生 林风眠生 夏承焘生 吴昌硕57岁 齐白石38岁 黄宾虹36岁 王一亭34岁 本年八国联军侵华,攻陷北京。

  • 1906年

    丙午 清光绪三十二年 7岁 入前吴村私塾读书,半农半读。 受父兄影响,喜欢图画,用纸笔画花鸟、人物,即能成形。

  • 1912年

    壬子 中华民国元年 13岁 入浦江县立浦阳高小读书。 学习书画,得舅父黄尚庆指教。 本年中华民国成立,改民国纪年。刘海粟、乌始光在上海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院。

  • 1913年

    癸丑 中华民国二年 14岁 在浦江县立浦阳高小读书。 本年重阳节,西泠印社在杭州正式成立,首任社长吴昌硕。

  • 1914年

    甲寅 中华民国三年 15岁 浦阳高小毕业。 生母黄氏卒,父续娶潘氏为妻。

  • 1915年

    乙卯 中华民国四年 16岁 入严州省立第九中学读书。常临摹《点石斋画谱》《芥子园画谱》及《恽南田工笔画册》《蒋南沙画册》等。 本年袁世凯称帝,“护国运动”爆发。

  • 1919年

    己未 中华民国八年 20岁 毕业于严州省立第九中学。拜浦江县狮岩下陈友年为师,补习《四书五经》《纲鉴易知录》和唐诗等文史典籍。开始创作花鸟画。 本年爆发“五四运动”。

  • 1920年

    庚申 中华民国九年 21岁 任浦江城里民强高小教员。研习书画并开始学作古诗。 与舅父黄尚庆之女黄丽贤订婚。 本年“中国画研究会”于北京成立。诸乐三拜吴昌硕为师,学习诗书画印。

  • 1921年

    辛酉 中华民国十年 22岁 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山水四条屏题诗。 本年7月1日,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。

  • 1922年

    壬戌 中华民国十一年 23岁 8月,与同乡张书旂、张子屏一起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(简称上海美专),入高师科求学。受著名画家吴昌硕等先生的教导,始攻写意花鸟画。 本年日本东京举办“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”。

  • 1923年

    癸亥 中华民国十二年 24岁 经常登门向吴昌硕、王一亭先生求教。曾将舅父家珍藏的王石谷山水长卷、吴镇墨竹长卷等原作,请昌硕先生鉴定。 潘天寿到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,两人一见如故,常切磋画艺,以师友事之。 本年诸闻韵与潘天寿共同在上海美专创立我国第一个中国画系,诸闻韵任系主任。潘天寿经诸闻韵引见吴昌硕,并拜吴昌硕为师。

  • 1924年

    甲子 中华民国十三年 25岁 毕业创作《牡丹水仙》,深得吴昌硕大写意神髓,受到上海美专教师和画家们的嘉许。 应吴茀之之嘱,诸闻韵作《竹石图》并赋诗相赠。 本年潘天寿受聘为上海美专教授。

  • 1925年

    乙丑 中华民国十四年 26岁 毕业于上海美专。任苏州省立第一师范美术组主任,教中国画、西洋画。此后以茀之字行。 作《芦渚幽禽》。 本年孙中山先生病逝。经亨颐等发起组织“寒之友社”。

  • 1926年

    丙寅 民国十五年 27岁 假日常与三五同人雅集苏州园林,吟诗作画。 作《寒园春意》《梅花双鸟》《陶园幽趣图》。 本年潘天寿、张聿光等于上海创建私立新华艺术学院。

  • 1927年

    丁卯 中华民国十六年 28岁 任江苏省淮安中学劳美实习教员。 仲春,王一亭题词一帧,赞誉吴茀之画艺。 大女儿吴晚香出生。 作《春抱幽香月中宿》。 本年吴昌硕卒,年八十四岁。

  • 1928年

    戊辰 中华民国十七年 29岁 《茀之画稿》一册出版。经亨颐先生题封面书名,刘海粟先生扉页题“超逸高妙”。 二女儿吴若漪出生。 作《蕉叶戏猫》《芳兰芸草》《芦花浅水》《石榴飞雀》《老鼠食瓜》《山态秋愈静》《枯木幽亭》《雨余茅屋》《佛寿无量》《冒雪行吟》等。 本年刘海粟抵马赛、巴黎,参观卢森堡、卢浮宫两大美术馆;杭州国立艺术院成立。

  • 1929年

    已己 中华民国十八年 30岁 任上海美专教授,兼沪江大学及附中的中西画实习导师。更名吴谿。 4月,教育部在上海举办“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”,吴茀之国画《饲鹤图》参展。 本年为纪念宗师吴昌硕,诸闻韵与吴东迈、王一亭等人筹办昌明艺专。

  • 1930年

    庚午 中华民国十九年 31岁 与潘天寿曾出入于上海诸收藏家之门,观赏历代名画真迹。 诸乐三作四尺整纸《美意延年》相赠。 作《春意》《篱菊公鸡》花卉四条屏(《红梅》《绣球》《葫芦》《萱花》等。 本年,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,刘海粟任校长。

  • 1931年

    辛未 中华民国二十年 32岁 参加经亨颐等组织的“寒之友社”书画活动。 潘天寿为吴茀之所藏名家书画册页题签《碎金集》,并于其上作山水相赠。 作《花荫戏猫》《桃花墨竹》《银藤》《寿佛》《露气珠光》《清溪倒照映山红》等。 本年爆发“九一八”事件

  • 1932年

    壬申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33岁 “白社”成立。由诸闻韵、潘天寿、吴茀之、张书旂、张振铎五人组成,以继承和革新中国画为己任。 《白社画册》第一集由上海金城工艺社印行。 12月24日至26日,“白社”五人在上海湖社举办了第一次画展。 经亨颐作水仙册页相赠。 诸闻韵作墨竹册页及《闻韵花卉画册》相赠。 作《九日风味》《柳溪耕罢》《玉兰鹦鹉》等。 本年伪满洲国成立,“中国美术会”在南京成立。

  • 1933年

    癸酉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34岁 10月17日至22日,“白社”第二次画展在南京民众教育馆举行。上海《良友》《文华》《艺风》等报刊宣传介绍,选登了潘天寿、吴茀之、张书旂等人的作品及一张合影。 王一亭作《孤鸟栖石图》相赠。 与诸闻韵、诸乐三、汪亚尘合作《松鹰图》。作《盆兰》《贪看梅花不知寒》《水岸清兴》《涧底孤松》《火珠红缀》《一树松荫护海棠》《山石鸡冠花》《晓窗春老》《蕙兰》《水墨石榴》《半肩秋色》等。

  • 1934年

    甲戌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35岁 1月,刘海粟主持《中国现代绘画展览》,在德国柏林举办,共272人作品参加,吴茀之花鸟作品《寒园春意》参展。刘海粟赠该展览德文画册一本。 《白社画册》第二集由上海金城工艺社印行。 姜丹书、潘韫华、诸乐三、梁书、郭沫文加入白社。 与姜丹书、潘天寿等同游黄山,作《与姜敬庐先生同登黄山莲花峰放歌》等诗。 作《墨荷》《仿郑午昌山水》《柳岸闻莺》《古柏》《栖鹰图》《红云白凤》《秋江鹭影》《香温茶熟》《万寿胜景》《狂兰》《天竹双喜》等。

  • 1935年

    乙亥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36岁 4月7日“白社”第三次画展在杭州西泠印社举行,朱屺瞻加入白社。 4月,与白社同人姜丹书、潘天寿等游浙,初自杭州经富阳至桐庐,游桐君庙,登严子陵钓台,继经七里泷至建德、梅城,经兰溪至金华,游北山双龙洞、冰壶洞,便道诸暨访古苧萝村,访西子庙,再转水路经钱塘江而返。 《白社丛书——茀之新作》第一辑由上海金城工艺社印行,黄宾虹题签。 撰文《白粉主义画家张书旂》发表于《艺风》3卷2期。张书旂作草虫册页相赠。 与潘天寿等人发起成立“莼社”,研究中国画。 儿子吴始楠出生。 作《柳荫窥鱼》《墨荷》《觅蝶图》《梧桐双棲》《古木寒鸦》《夕阳鸦飞》《竹石春风》《墨兰》《墨梅》《白荷》《朱砂钟馗》《黄山莲花峰》《黄山文殊台》《祝寿图》等。

  • 1936年

    丙子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37岁 暮春与潘天寿、姜丹书、金维坚、张振铎、朱屺瞻等重游富春江。 8月15日,“白社”第四次画展在上海公园之图书馆举行,共展出“白社”成员书画精品二百余件。 成立吴谿国画函授室,订函授室简约12条,收江浙一带函授生9名。五件花鸟作品参加《暹罗中国画展览会》。 《国画用笔谈概》论文在《国画》第一号刊登。 与诸乐三、张天奇合作《鹤寿》,与诸乐三合作《佛国尘根净》,作《露叶烟枝》《依旧芙蓉艳若霞》《稻田飞雀》《秋声秋色》《棕树暮蝉》《天门揽胜》《松鹰泉石》《篱下霜菊》等。 本年12月12日,发生“西安事变”。

  • 1937年

    丁丑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38岁 《白社丛书——茀之新作》第二辑由上海金城工艺社印行,刘海粟题签。 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。怀着满腔爱国热情,在上海筹备各项募捐救国基金之古今书画展览会,甚有成绩。 11月12日,上海沦陷,12月吴茀之启程返回浦江。 作《墨牡丹》等。 本年4月,国民党教育部在南京举办“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”;10月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成立。

  • 1938年

    戊寅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39岁 1月,返浦江途中,感触良多,作诗数首。回浦江后,接潘天寿来信,知其随杭州艺专内迁至湖南沅陵。 王一亭卒,年七十二岁。诸闻韵卒,年四十五岁。 与张天奇合作《寒友》,作《花香鱼乐》《凌波仙子》《三友图》《楚竹湘烟》《唐人诗意图》《栀子花》《蓼花蟾蜍》《松菊犹存》《饱经风雨艳柴扉》《星光露气》《樱桃》。 本年6月,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,杭州艺专与北京艺专在湖南沅陵合并为国立艺专。

  • 1939年

    己卯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40岁 5月,离别上海美专,应聘国立艺专教授,美专师生举行了茶话会相送。作墨兰册页一本赠学生陈志新。 8月初到达云南昆明,任国立艺专教授,又与潘天寿、张振铎朝夕相处,切磋艺事。 秋天,张振铎在吴茀之离别上海美专签名留言册上作画相赠。 11月喜得家书,吟成七律一首 作《寒窗佳侣》等。 本年国立艺专迁昆明呈贡县安江村。

  • 1940年

    庚辰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41岁 除夕夜,作《四十自寿诗》。 春节,与潘天寿等赴晋宁盘龙寺赏梅。 本年,汪精卫伪政府在南京成立;国立艺专迁四川璧山,8月以后,国立艺专又内迁几次,最后到达重庆磐溪。潘天寿出任教务长。

  • 1941年

    辛已 中华民国三十年 42岁 潘天寿离开重庆国立艺专回到闽、浙,先后任教于东南联大和暨南大学艺术专科及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。潘天寿作诗代简,邀吴茀之回闽、浙。他即于8月到达南平,任福建省师专艺术科教授。 到福建任教后回浦江探亲一次。途经永康,与余任天相识。 在福建师专结识国文教授黄寿祺,同住碧涧楼校舍。 作《岁寒》《古柏栖鸦》《墨菊》等。 本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。

  • 1942年

    壬午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43岁 完成《中国画理概论》共四万字,分四章上下两篇。 在福建师专结识国文教授包树棠,同住倚剑楼校舍。与包树棠、黄寿祺最友善,常挑灯吟诗词,共励志操。 三女儿吴瑤仙出生。 作《松鹫》《钟进士冒雨渡江图》《性懒从来水竹居》等。 本年5月,毛泽东发表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。

  • 1943年

    癸未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44岁 与包笠山、黄寿祺在南平福建师专之教授楼结岁寒之盟。茀之最长,为“吴松”;笠山居次,为“苞竹”;寿祺最少,为“黄梅”。摄影一张,茀之谓为“岁寒三友图”。 4月6日清明节,与黄寿祺、包树棠同游溪源庵,并即景吟诗。 自南平赴建阳东南联大探望潘天寿等,并同游武夷山。 作《开平寺古柏图》《布袋僧图》《竹石图》等。 本年陈之佛辞去国立艺专校长之职,教育部聘潘天寿继任。

  • 1944年

    甲申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 45岁 在福建南平举行“吴茀之画展”。 5月,潘天寿被任命为国立艺专校长,即聘吴茀之为国画科主任。 离别福建师专前夕,挚友设宴饯别,起程之日,师生夹道欢送,吴茀之作诗惜别。 于8月到达重庆磐溪国立艺专任教。 作《晚翠》等。 本年潘天寿赴重庆磐溪,接受国立艺专校长之职。

  • 1945年

    乙酉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46岁 抗日战争胜利,作《坛酒双鱼》志庆。与潘天寿应邀到重庆商会曾会长家鉴定290余件历代名画。 作《岁寒三友》潘天寿画上题诗;作《天寒有鹤守梅花》《贵寿无极》《安贫长自足》《海鹰》《橙黄橘绿》《紫藤双燕》《蜻蜓玉簪》《鳜鱼》《种瓜得瓜》《兰谷春深》《春江嬉鸭》等。 本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抗日战争取得胜利。

  • 1946年

    丙戌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47岁 2月,吴茀之任国立艺专教务主任; 2月4日(农历正月初三),吴茀之、潘天寿、谢海燕为庆祝抗战胜利后第一个新春佳节,合作《松竹梅》一图。 6月,吴茀之自重庆飞抵上海,拜访刘海粟、谢海燕和宗兄吴士槐。 10月,国立艺专复员完成,开学上课,随国立艺专从重庆迁回杭州。 作《红叶晴来忽有蝉》《鸡菊图》《明月芦花雁正归》《喜上眉端》《桃画竹眉》《南园日暖》《红叶慈鸟》《猫戏蜻蜓》《樱花芭蕉》《红梅书灯》《白猿洞啸》《松荫伏虎》《荷花鸳鸯》等。 本年1月,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于重庆。

  • 1947年

    丁亥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48岁 1月12日(农历十二月二十一),吴茀之同潘天寿赴超山谒吴昌硕先生墓,并作诗致敬。 将家眷自浦江接到杭州定居,住西湖之蒋庄。 春季,张书旂至杭州国立艺专举办归国图片展览,潘天寿、吴茀之邀张书旂至西湖楼外楼饮酒作画。 由教育部颁发吴茀之抗战胜利纪念勋章。 撰《茀之诗忆》;为兄长吴士维《百蟹图》题跋;制定《美术师范科国画课程标准》。 作《双菊图》《南天竹》《老人峰下》《红梅群雀》《暗香浮动》《金银桂花两见开》等。 本年5月,全国各地学生发动反饥饿、反内战、反迫害运动;教育部聘汪日章接替潘天寿任艺专校长。

  • 1948年

    戊子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49岁 任国立艺专教授。春季举行首届浙江美术展览,艺专师生多人参加展览。 吴茀之、潘天寿、倪贻德等举办美术讲座。 4月,吴茀之一家六口自蒋庄迁到红门局诚仁里居住。 5月,余任天在杭州民众教育馆举办扇面画展,吴茀之、潘天寿等分别为扇面作书襄助。 作《竹外一枝斜更好》《蔷薇雏鸡》《幽兰》《苍筠香兰》《水墨西瓜》等。 本年11月,东北解放;12月,平津战役开始;秋季,黄宾虹来校任国画教授。

  • 1949年

    己丑 50岁 迁居杭州红门局诚仁里楼上,凭窗远眺,吴山在望,因颜画室为“看吴山楼”。 春季,与黄宾虹、潘天寿、诸乐三、郑午昌合作《荣落在四时之外》。 5月3日,杭州解放。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到校接管。 5月23日,经校维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设立“艺术教育设计委员会”,由潘天寿、吴茀之、林风眠等师生代表组成。 9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委任刘开渠为国立艺专校长,倪贻德为第一副校长,江丰为第二副校长(兼党组书记)。 作《清影》等。 本年7月,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;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。

  • 1950年

    己丑 50岁 迁居杭州红门局诚仁里楼上,凭窗远眺,吴山在望,因颜画室为“看吴山楼”。 春季,与黄宾虹、潘天寿、诸乐三、郑午昌合作《荣落在四时之外》。 5月3日,杭州解放。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到校接管。 5月23日,经校维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设立“艺术教育设计委员会”,由潘天寿、吴茀之、林风眠等师生代表组成。 9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委任刘开渠为国立艺专校长,倪贻德为第一副校长,江丰为第二副校长(兼党组书记)。 作《清影》等。 本年7月,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;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。

  • 1951年

    辛卯 52岁 春季,随师生参加义桥乡土改后,吴茀之创作人物画《锣鼓声中送公粮》《欢乐庆丰收》。 11月,随校去皖北参加土改。 作品《葵鸡》参加上海华东美术展览。 本年12月,全国开展“三反”“五反”运动。

  • 1952年

    壬辰 53岁 春季,潘天寿、吴茀之、诸乐三自安徽霍邱土改回杭州,途经上海,访朱屺瞻等老友。 学院并入中央美术学院,刘开渠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院长。 作《青松》等。

  • 1953年

    癸巳 54岁 美院设立“民族美术研究所”,潘天寿任主任;与潘天寿等开始大量收购、鉴定古代绘画原作,为中国画教学提供珍贵的范本和教材。 2月,参加“黄宾虹九十寿辰庆祝会”。 为彩墨画教研小组拟定《彩墨课教学计划》。 作《花肥叶大显精神》《湖上消夏图》《青松》《飞鸽红梅》《牡丹长春》《三冬清景》等。 本年9月,全国国画展览会在北京开幕;10月,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改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,齐白石当选为主席。

  • 1954年

    甲午 55岁 4月,在学院举办“吴茀之花鸟画展”,展出作品32件。 与潘天寿、诸乐三三人去上海物色师资。 潘天寿谓:“吴茀之先生能在慢吞吞中动脑子,然后出一奇兵,急中生智画出好作品。”王伯敏概括为:“慢而能急,急而能巧。” 作《光照紫薇戴胜归》《竹园一角》《晚翠》《秋色斑斓》《凌波仙子》《翠色参天》等。 本年9月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。

  • 1955年

    乙未 56岁 5月,制定《彩墨画系第五学年第一学期意笔练习教学计划》。 6月12日,偕华东美分院彩墨画写生团潘天寿先生等八人取道杭临线出发,夜宿临海。第二日到达雁荡山灵岩寺,小住半月后,又移住灵峰寺。此行在山上近一个月,得写生稿共70余幅,并预作写生题志数十则,以备画成后题写参考。 参加为潘天寿六十寿辰在楼外楼举行的祝寿活动。 作《猫蝶图》《云林风色》《灵峰》《白猫萱花》等。 黄宾虹卒,年92岁。 本年美院原彩墨画、油画、版画三科均改为系。

  • 1956年

    丙申 57岁 由潘韵、邓白介绍申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。 6月,与潘天寿、诸乐三等赴黄山写生。 花鸟画作品4幅参加杭州市美协展览。 作《晚翠》《红花雄鹰》等。 张书旂卒,年58岁。 本年5月,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方针。

  • 1957年

    丁酉 58岁 春节参加笕桥手工农联欢会。 6月,与诸乐三、顾坤伯带领彩墨系学生去桐庐体验生活。 作《芳辰》《甘蔗萝卜》《偶忆桐庐》《西泠春暖》等。 齐白石卒,年97岁。 本年“反右运动”开始;潘天寿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;“彩墨画系”改为“中国画系”,校址迁移南山路。

  • 1958年

    戊戌 59岁 为中国画系负责人。 潘天寿、吴茀之、邓白、顾坤伯等老先生每周二次为青年老师讲课。 4月,随省委检查团外出参观。 除夕,与潘天寿、黄曦、诸乐三合作《新喜》。 作《多种南瓜可代粮》《曝书亭古藤》《桑葚》《鹤松万寿》《蓼花水稻青蛙》《苏堤春晓》《红紫花开戏白鹅》《花开遍地》《仙掌琼花雀屏开》《金黛英雄花》等。 本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为浙江美术学院。

  • 1959年

    己亥 60岁 潘天寿任院长;校第十三次院务委员会讨论决定,院务委员会由刘开渠、潘天寿、吴茀之等23人组成。 1月,游宁波育王寺等名胜并写生。 10月,撰写《谈谈花鸟画的人民性和特点及其继承与革新问题》。 为学生寿崇德作品《新安江水电站》题诗。与潘天寿、诸乐三合作《紫藤八哥》,作《千红万紫雀屏开》《映波冷艳》《芙蓉翠鸟》《三春》《大家欢乐过新年》《冬暖》《安石榴红五月》等。

  • 1960年

    庚子 61岁 中国画系成立花鸟研究组,先由潘天寿讲授《石涛画语录》、《扬州八怪》,继由吴茀之讲授中国画论。 美院提倡收徒授艺,收朱颖人为徒,并帮助处理日常教学工作。 春季,游超山为宋梅写照。 浙江省政府组织潘天寿、吴茀之、顾坤伯、余任天同游雁荡山、天台山、舟山、绍兴等地,回杭后,与潘天寿、顾坤伯三人合作巨幅《牧羊图》。 任浙江省美协常务理事。 作《雨竹》《松鹰》《山茶》《兰竹》《葡萄》《满园秋色》《秋光烂漫战西风》《夏障日秋听雨》《杨梅》《竹秀兰馨》《塘栖枇杷》等。 本年,我国普遍遭特大自然灾害,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;文化部确立浙江美院为重点院校。

  • 1961年

    辛丑 62岁 7月,吴茀之随潘天寿、诸乐三等赴温州雁荡山写生,三人合作《群芳献瑞》。 与潘天寿出席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,潘天寿提出《中国画系人物、山水、花鸟3科应该分该学习的意见》。 与潘天寿应邀去湖州游太湖。 浦江青年农民张世煌结识吴茀之,拜师学画。 撰文《潘天寿的画》,与潘天寿合作《云天万里图》;为张书旂作品题跋。 作《鸦啼露滴桐》《夜来香》《鱼乐》《美人头上》《绣球花图》《盆菊》《绛冠成草色》《画兰写竹随风致》《鸣春》等。

  • 1962年

    壬寅 63岁 夏季,参加在杭州召开的“全国美术教育会议”。 10月,与潘天寿、诸乐三同游黄山,并与潘天寿在清凉台合影。 秋季,随潘天寿赴上海博物馆鉴定古书画。 为《潘天寿画集》作序;11月29日,《光明日报》发表吴茀之的文章《“造险”与“破险”——潘天寿国画的艺术表现》。 与潘天寿、诸乐三合作《红梅图》以赠浙江昆剧团;与朱颖人合作《引得清风蝶影来》。 作《玉簪花》《黄山异卉》《映山红雉鸡》《田园真兴》《灵隐所见》《晓露新妆》《良秋清艳》《氤氲四时》《桃花紫燕》《和平之春》《春酣》《美意延年》《一唱雄鸡天下白》《巨龙》《爱菊陶元亮》《丹花碧叶寿万春》《西海门即景》《长春》《八哥红梅》《秋花图》《红荔丰收》《秋色老梧桐》等。 本年姜丹书卒,年78岁。

  • 1963年

    癸卯 64岁 正式任命为中国画系主任。 中国画系设立书法篆刻科,参与筹备工作。 制定《63年个人创作计划》,预备举办个人画展。 4月26日,中央美院花鸟科田世光先生及四年级的同学等8人登门求教花鸟画创作问题,即谈形与神、诗与画等六点见解。 9月,山东省美协在济南举行“潘天寿、吴茀之、诸乐三书画联展”。 吴茀之、诸乐三、陆抑非等历年积累大量示范作品,留系作为教材。 作《棉麻丰收》《田园清兴》《雪中真有此》《梅花一缶春风香》《山村佳景》《绘声绘色》《红榴初发》《柱石镇横流》《鹤寿》《降龙松》《案头写照》《滇海移来》《海棠晴丝》《五果之图》《广玉兰》《剑麻花开结香铃》《芍药翠竹》《棕榈枇杷》《竹节海棠》《凌霄夭矫闻天鸡》等。

  • 1964年

    甲辰 65岁 当选为浙江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 随校到上虞丰惠镇参加社教运动。 《雨竹》编入《现代花鸟画选》,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; 因病在浙江医院疗养,经常到附近的植物园去写生,作花鸟册页多幅。 与潘天寿、诸乐三应邀赴超山观梅,合作巨幅《松石梅》。 与潘天寿、诸乐三合作八尺横幅《杨柳荷花鸳鸯图》;作《田园一角》《幽谷春深》《霜天烂漫》《美意延年》《秋艳寒香》《胜似春光》《兰竹图》《凌霄花》《印度美人蕉》《马缨花》《岁寒清品》等。

  • 1965年

    乙已 66岁 撰《看吴山楼诗忆自序》。 与潘天寿、诸乐三同游嘉兴南湖,合作巨幅《鸳鸯戏湖》。 作《水乡四月》等。

  • 1966年

    丙午 67岁 因祖坟1958年迁移,撰写《移坟碑记》。 因患肾结石和肺气肿在浙江医院治疗。 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潘天寿、吴茀之均被无故审查、批斗、迫害。 撰写《吴谿诗跋别录》,作《折来梅与兰》《绿牡丹》《农花四时》《秋兴》《梅姿兰质》等。 本年浙江美院停止招生。

  • 1967年

    丁未 68岁 吴茀之和潘天寿、方干民同关一室接受批斗。 本年造反派篡夺了学校的领导权,全省各地武斗不断发生。

  • 1968年

    戊申 69年 经常在“牛棚”参加学习。 本年学校开始所谓“清理阶级队伍”;潘天寿成了浙江文艺黑线头号批斗对象。

  • 1969年

    己酉 70岁 经常在“牛棚”参加学习。 本年学院举办工农兵美术创作学习班;宣布潘天寿定案报告,定为典型的反动学术权威。

  • 1970年

    庚戌 71岁 经常在“牛棚”参加学习。 潘天寿病危住院时,吴茀之曾避开监视者去探望慰问。 本年取消“浙江工农兵美术大学”校名,恢复“浙江美术学院”校名。

  • 1971年

    辛亥 72岁 吴茀之被“解放”回家。 9月5日,潘天寿含冤去世,终年74岁,6日吴茀之闻讯与老友作最后的告别。 作《红梅》赠学生张世煌作新婚贺礼;为自作花鸟写生册页作序言;作《芭蕉双雀》《荷花紫薇》《虎须图》。 本年学院决定迁至桐庐县分水镇。

  • 1972年

    壬子 73岁 周恩来总理召见艺术界知名人士,吴茀之应邀赴京,周总理询问他潘天寿是否来京,得知潘天寿已去世了,总理深表痛惜。 除到学院参加学习外,在家中为广交会和出国展销会画些花鸟画。 吴伟山向吴茀之求教学习写意花鸟画。 题跋潘天寿《兰石图》;作《长青》《清影》《篱边大丽灿若霞》《红蓼花开报好秋》《枫林雀醉》《篱菊图》《松色不肯秋》《芦花明月听爬沙》《翠毫夜湿天香露》《一片清幽水石间》等。 本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访问,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;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我国,中日邦交正常化。

  • 1973年

    癸丑 74岁 1月11日,农历癸丑腊月初八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登门采访艺术生活近况。为案头山茶腊梅写照,并题七绝一首于画上,向台湾美术界同人致意。采访稿在电台广播后,香港《大公报》《文汇报》相继相继刊登,并收入《对台湾宣传稿件选编(一)》。 7月23日,妻黄丽贤逝世。 9月底赴上海度国庆,参观古代书法展及上海中国画展。 10月24日,以相川云峰、英智子等组成的日本书法代表团访华来杭。吴茀之应邀出席在西泠印社举行的中日友好书画会,画兰花一幅,题曰:“同人之心,其利断金。”此图陈列于日本中日友好协会。 吴茀之、诸乐三、陆抑非、陆维钊、朱恒、朱颖人、周昌谷、姚耕云等人在杭州饭店创作国画。 秋季,参观西湖菊花展后,追意为菊花名种写照。 与洪瑞合作《蓖麻全身都是宝》,在浙江展览馆展出。 为姚耘云所藏潘天寿《设色凤仙花》题跋;为何水法作《墨菊》;作《鹏程万里》《香露沾罗衣》《消夏》《晴霞》《迎春》《蓖麻图》《霜多不碍花》《坚芳之质》《五月榴花照眼明》等。

  • 1974年

    甲寅 75岁 作品《篱菊图》选印为年历画,由杭州书画社出版发行。 “批林批孔”开始,《篱菊图》《螃蟹图》被罗织为“恶毒攻击”之“黑画”横遭“四人帮”的批斗。 4月21日,去西山公园牡丹亭写生牡丹。 去江西南昌儿子吴始楠家住50天之久,曾与儿媳孙六人买棹游八一公园之西湖。 9月23日,参观南昌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,观赏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的书画作品。 11月,为春节画展创作作品。 为张世煌所藏《潘天寿竹枝图》题跋;作《红梅》《双清》《岁朝清供》等。

  • 1975年

    乙卯 76岁 身体多病,仍坚在家持习书作画。 作《春酣》《氤氲四时》《得气之清》《蕊寒香冷》《雨后》《竹节海棠》《兰有芬兮竹晓烟》《兰花册页》一套等。

  • 1976年

    丙辰 77岁 4月6日,拖病与儿子吴始楠回故乡浦江,参观游览通济湖水库,作画赠送有关单位和个人。 10月赴上海瑞金医院诊治胃癌症。 将梅、兰、竹、菊四帧册页题诗后,赠与儿子吴始楠;作《春满南枝》。 本年周恩来、朱德、毛泽东相继逝世,“四人帮”被捕,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。

  • 1976年

    丁已 78岁 4月25日—26,在上海瑞金医院病床上写书法2幅、画花鸟8幅,其中8幅落款赠给有关医师,以表感谢。 4月27日出院回杭州,5月27日下午住进浙江省中医院。 7月26日晨逝世,8月1日,骨灰安葬在浦江通济湖山麓的祖坟边。吴山明绘遗像一帧,诸乐三题字。 作品《紫茉莉》作为年历画花卉四条屏之一,由杭州书画社出版发行。 作《螃蟹》《雨露风晴试写来》。